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人兽共患病,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。
01
传染源
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和猴痘病毒感染者。
02
传播途径
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。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病变渗出物、血液、其它体液,或被感染动物咬伤、抓伤而感染。
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,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,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。尚不能排除性传播。
03
易感人群
人群普遍易感。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。
04
临床表现
1.潜伏期5~21天,多为6~13天。
2.发病早期出现寒战、发热,体温多在38.5℃以上,可伴头痛、嗜睡、乏力、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。多数患者出现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。
3.发病后1~3天出现皮疹。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,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。
图片
4.皮疹经历从斑疹、丘疹、疱疹、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。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,直径0.5~1厘米,质地较硬,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。
5.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~4周。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,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、支气管肺炎、脑炎、角膜感染、脓毒症等。
05
治疗与预后
猴痘为自限性疾病,大部分预后良好。
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。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。
06
如何预防
1.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。
2.尽量避免和有皮疹、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。
3.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。
4.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,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。
新闻中心